中山大学第十五届国际青年学者论坛材料学院分论坛成功举办

发布人:都娟娟

2024年12月28日,中山大学第十五届国际青年学者论坛材料学院分论坛在深圳校区工学园1栋128会议室成功举办。本次论坛吸引了来自美国、德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全球多个知名高校和研究院所的12位优秀青年学者。材料学院院长侯仰龙教授、学院党委戴红晖书记、副院长李斌教授,以及学院十余位教师代表们出席了此次论坛。


戴红晖书记首先致欢迎辞,她代表学院对远道而来的青年才俊们致以热烈的欢迎。她指出,伴随着深圳校区的建设,学院已逐步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各项事业均呈现出稳步推进、蓬勃向上的良好态势。她非常期待各位青年才俊能够加盟学院,学院也将一如既往地为青年教师提供全面的支持,携手共绘学院发展的新蓝图。


侯仰龙院长向与会青年学者们全面介绍了学院的基本情况、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进展,系统地展示了学院的综合实力和重点发展方向。他还向与会学者们介绍了学校人才引进政策,有学术潜力的青年学者将在一个较长的评估周期内,独立而专注地发展新的学科与研究方向,成为该领域的学术带头人。侯院长表示,真诚地欢迎青年学者依托我院申报“海外优青”项目,学院将提供全面而贴心的支持。

随后的青年学者报告环节由侯仰龙院长主持。与会青年学者依次作学术报告,展现他们最新的研究成果。周松松博士深入剖析二氧化铪铁电相变与畴壁反应;郑徐军博士展示聚合物机械化学最新进展;周博文博士揭示雏菊链状二维材料的强费米能级钉扎效应和磁阻效应;姚大治博士探讨电化学功能界面与材料的合理设计及其应用;钟熊伟博士分享基于双功能催化剂和电极界面优化实现高性能锌空气电池的创新成果;王霞博士研究拓扑手性材料在氧催化中的潜力;王健博士探讨多重刺激调控小分子与高分子的反应性与功能化;李文朗博士介绍刺激响应有机发光材料的设计与激发态研究;颜庚骅博士分析钙钛矿太阳电池损失与荧光光谱表征;刘晓艳博士探讨基于微纳米技术的生物芯片构建及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黎兴刚博士研究面向增材制造的粉体制备与改性技术;吴润霓博士展示多刺激响应 “昆虫尺度” 智能软体机器人的创新成果。与会老师们也积极参与互动交流,不时就关键问题进行提问探讨,现场学术氛围浓厚而活跃。


本次分论坛为青年学者们提供了进一步了解学校及学院的机会,搭建了与学者交流的平台,与会学者对加盟学院,扎根深圳、同绘蓝图也表达了热切的期待。

中山大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创办于2015年,迄今已成功举办十五届。论坛向海内外优秀青年学者发出中大邀请,搭建学术交流和互动平台,吸引海内外英才加盟中山大学。在中大百年新征程上,材料学院继续加强学院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完善人才培育机制,为学校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为建设教育强国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